金漢鼎(1891~1967),江川縣海滸人。1909年考入云南陸軍講武堂,和朱德同為一班,相交甚厚。在校期間,加入同盟會,參加云南“重九”起義。1915年12月護國運動,隨蔡鍔出兵四川,任連長。入川后,作戰英勇,兩月后任營長。橫江之戰受傷,一月后出院率本部乘船至總部納溪增援,蔡親到碼頭迎接,委金代理支隊長。朝陽觀一戰,擊敗張敬堯騎兵團,抄了吳新田旅部,深得蔡鍔賞識。
1917年,護法戰爭中,金漢鼎任駐川“靖國聯軍”第二軍第四混成旅旅長,為滇軍“金(漢鼎)、朱(德)、耿(金錫)、項(澤光)”四大旅長之一。在護國護法運動期間,以驍勇善戰著稱,在當時四川一代流傳著“黃柜蓋,廖毛瑟,朱金支隊惹不得”的民謠。
1921年秋,顧品珍主滇,準備率軍北伐,委金代理滇軍總司令。金于1922年1月16日舉行就職儀式,就任滇軍總司令,2月28日,代理云南省長。同年2月,唐繼堯復辟返滇,顧品珍被打死,昆明空虛,金漢鼎與朱德、唐淮源等離滇入川至上海。之后,朱德赴歐洲學習,金贈款資助。金受孫中山先生之托,攜款南下,準備整軍討伐陳炯明。因事耽誤,滇軍大權旁落,到香港閑居。
1926年,廣州國民政府出兵北伐,金由香港趕到江西,籌款招兵2000余,被編為國民革命軍獨立第16師,金任師長,參與攻克南昌。1927年春,金所部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九軍,金任軍長兼贛北警備司令,駐九江?!鞍?一”南昌起義后,起義部隊撤離南昌,路經九軍防地,金未加阻
攔。1927年11月,蔣介石再次北伐,金漢鼎部被編入蔣介石的第一集團軍,金為總預備軍總指揮,屬下九個團約1.2萬人。
1928年,南京國民政府整編全國軍隊,金漢鼎任第三軍12師師長。駐江西吉安,并隨蔣參加了蔣桂、蔣馮、蔣馮閻三次軍伐混戰。戰爭結束后,金漢鼎仍任12師師長,并兼任湘、閩、贛三省“剿共”總指揮。金多次與朱德指揮的紅軍對敵,為了保存實力,加之與朱有金蘭之交,“剿共”不力,為蔣介石不滿,降為35旅旅長。不久,又解除了金的旅長職務,調任中央軍事參議院高級參議員。
抗日戰爭中,金任軍事委員會軍風紀巡察團主任委員,負責三、四戰區軍紀工作。在寧波、金華等地查處了幾件蔣軍的違紀事件??箲饎倮跋?,金屢遭排斥,遂辭去高參職務,移居昆明。時云南為龍云天下,金與龍在20年代為敵對派別,金為了避嫌,表現消沉,形同隱居。
1934年,為了改善家鄉的教育落后面貌,金創辦了“鑄民中學”(現江川一中前身),對發展地方文化教育事業,起了很大作用。
云南解放后,金返回昆明,陳賡和宋任窮曾到家中看望金漢鼎。金參加北上參觀團,參加國慶觀禮。同年11月,朱德致電西南軍政委員會,特邀金漢鼎上京,朱德多次接見。1954年,全國人大常委會聘任金漢鼎為國務院參事,并任北京市政協委員,市“民革”成員。
1967年12月,金漢鼎患腸癌逝世于京,骨灰存放八寶山革命公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