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rp id="vidpj"><acronym id="vidpj"></acronym></rp>
<th id="vidpj"></th>
  • <s id="vidpj"><object id="vidpj"></object></s>
    <tbody id="vidpj"><pre id="vidpj"></pre></tbody>
    <th id="vidpj"><track id="vidpj"><rt id="vidpj"></rt></track></th>
      <th id="vidpj"></th>
      <th id="vidpj"></th>
      1. 抗日英烈唐淮源將軍
        2019-08-26 10:49:37 瀏覽:1726次 【

        唐淮源(1886~1941),江川人。幼年喪父,家道極為艱難,母親孤寡無依,自小便靠出外幫人度日,并得以念書學習,后以優異成績考入云南陸軍講武堂并與朱德等同窗習武。由于刻苦學習,進步很快,很受李根源等師長的器重,并在其進步思想的影響下,加入了孫中山領導的“同盟會”。

        1911年10月,武昌起義后,昆明新軍起義,唐淮源和講武堂同學一起參加了轟轟烈烈的辛亥革命。

        1915年11月袁世凱冒天下之大不諱,在北京稱帝,成為眾矢之敵。云南首先發動了討袁的護國運動。唐淮源隨蔡鍔將軍率部北伐,護國軍連戰告捷,護國運動取得了勝利,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。

        1922年初,唐繼堯回滇復辟,唐淮源遂與朱德、金漢鼎等含恨離開云南。三人到上海晉見孫中山后毅然入粵參加北伐,投入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行列,追隨孫中山先生轉戰大江南北。

       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,唐淮源升任第三軍軍長,戰功卓著,聲名顯赫。1937年,唐淮源奉命率部守御抗日要道山西中條山。由于英勇奮戰,力挫強敵,致使日軍多次進范中條山均失敗而歸。

        1938年夏,唐淮源所率的第三軍,奉命由東北戰場轉入晉南中條山作戰。中條山為兵家必爭之地。國民黨為了保衛這一戰略要地,調集了兩個集團軍7個整軍,一個改編旅,一個游擊隊,約16萬人防守中條山。唐淮源所部第三軍,隸屬第五集團軍,為滇南健兒組成,守中條山中部聞喜、夏縣以東區域。自同年十月始,協友軍擊敗敵寇13次大規模的軍事進攻,保衛了潼洛。每當前方情況險惡時,唐淮源總是親自到前方去督戰,挽回了許多危局。

            1939年4月17日,唐母辭世。是年秋,戰事稍緩,唐淮源請假回鄉奔喪,父老得知,擺案跪迎,唐淮源下馬入村,跪拜恩師胡岐山,并贈銀70大洋。其間,奮筆言志,寫下一詩:

        萬里乘風去復來,只身東海挾春雷。

        忍看圖畫移顏色,肯使江山付劫灰!

        濁酒不銷憂國淚,救時應仗出群才。

        拼得十萬頭顱血,須把乾坤力挽回。

        還寫下了一副對聯:

        裹尸馬革英雄事,縱死終令汗竹香。

        ——明志誓死報國,抱定與中條山共存亡之決心。

        日軍雖然在中條山遭到沉重打擊,但仍不甘心自己的失敗,于1941年5月聚集兵力25萬再次大舉向中條山進犯。由于孤軍作戰,眾寡懸殊,抗日將士大都壯烈殉國。

        嚴峻關頭,唐淮源毅然以守土為責,率領官兵戰斗至彈盡糧絕。他悲憤自己未盡到保衛中條山之責,有負國家培養之恩,遂在大雨滂沱中遣去左右,自戕殉職于懸崖,年55歲。一代抗日名將唐淮源,慷慨就義,壯烈殉國,九天為之動容,三軍為之哭泣。

        唐淮源犧牲后,舉國為之痛悼,當時曾有這樣一副挽聯:國土未復失壯士,碧血千載染中條。表達了國人對這位將軍的敬仰之情。


        全部評論(0)
        • 鄭開文(1876-1922),字炳然,生于通??h鄭家村,從小體格健壯,喜文尚武,順利考取童生、庠生。后因廢除科舉而棄儒從商。1904年到昆明,時逢招考官費留日學生,鄭開文順利通過考試,與唐繼堯、李根源、謝汝翼、羅..

          瀏覽:4816次 評論:0
          2019-08-26 10:57
        • 楊國祥1929年10月出生于云南省玉溪市紅塔區洛河鄉小六壟(現稱“小活村”)的彝族山村。1948年春考入峨山地下黨領導的峨山中學,1948年10月加入黨的外圍組織“云南民主青年同盟”,1949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并任命為..

          瀏覽:3160次 評論:0
          2019-08-26 10:52
        • 唐淮源(1886~1941),江川人。幼年喪父,家道極為艱難,母親孤寡無依,自小便靠出外幫人度日,并得以念書學習,后以優異成績考入云南陸軍講武堂并與朱德等同窗習武。由于刻苦學習,進步很快,很受李根源等師長的器..

          瀏覽:1727次 評論:0
          2019-08-26 10:49
        瀏覽:6068次 評論:0
        2019-08-26 10:41
        • 羅樹昌(1893—1945),字文象,河西縣(即今通海河西)城人。幼時就私塾讀書兼習武。因不滿清廷封建統治,帶頭剪辮,受師長責備,憤然輟學。后考入云南陸軍講武學堂。在學期間,適值武昌起義,云南講武堂師生舉旗出師..

          瀏覽:1764次 評論:0
          2019-08-26 10:36
        瀏覽:1998次 評論:0
        2019-08-26 10:21
        • 魯子材(1891-1920),江川縣伏家營龍泉莊人。魯子材自小天資聰敏,其母讓他到私塾讀書,希望他將來能成就一番事業,以撐持門面、光宗耀祖。魯子材在私塾中學習,進步很快,尤其喜歡琢磨《孫子兵法》。1909年,魯子..

          瀏覽:4735次 評論:0
          2019-08-26 10:15
        • 李良(1901—1963)號次升,玉溪市華寧縣城人,著名法學家,曾任北京地方法院推事,兼任朝陽大學、光華大學法學教授。1946年7月—1948年7月,被推舉擔任國防部審判戰犯軍事法庭少將庭長,共審判華東地區的100多名日..

          瀏覽:2213次 評論:0
          2019-08-26 10:10
        • 金漢鼎(1891~1967),江川縣海滸人。1909年考入云南陸軍講武堂,和朱德同為一班,相交甚厚。在校期間,加入同盟會,參加云南“重九”起義。1915年12月護國運動,隨蔡鍔出兵四川,任連長。入川后,作戰英勇,兩月后..

          瀏覽:6936次 評論:0
          2019-08-26 10:03
        • 黃得濂(1894-1926),字映泉,江川江城鎮人。其父黃蘭,系前清文庠,兄妹八人,得濂排行第四。年少時,家境清貧,受業其父帳下,畢業于縣高等學堂,在江城小學任教。自幼羨慕岳飛、戚繼光等愛國將領。任教不久,..

          瀏覽:1819次 評論:0
          2019-08-26 09:57
        瀏覽:1639次 評論:0
        2019-08-26 09:49
        • 范石生(1887—1939)字小泉,號小翁,一作筱泉,峨山小街人。 范石生幼從父讀書,稍長從伯父兼習中醫。1903年中秀才,不久考入云南優級師范,在校期間受教師影響加入中國同盟會。民主革命時期,云南優級師范畢業后..

          瀏覽:3059次 評論:0
          2019-08-26 09:41
        作者專欄
        玉溪哇家印象傳媒有限公司
        337p西西人体大胆瓣开下部
        <rp id="vidpj"><acronym id="vidpj"></acronym></rp>
        <th id="vidpj"></th>
      2. <s id="vidpj"><object id="vidpj"></object></s>
        <tbody id="vidpj"><pre id="vidpj"></pre></tbody>
        <th id="vidpj"><track id="vidpj"><rt id="vidpj"></rt></track></th>
          <th id="vidpj"></th>
          <th id="vidpj"></th>